最新中国城市等级划分表出炉,快来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据统计,在中国只有5个一线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二线发达城市有8个,中等发达城市15个。二线中等发达城市:哈尔滨(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一线城市: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准一线,经济发达城市)
二线发达城市: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等发达城市: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西安(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东莞(经济强市)
无锡(经济强市)
烟台(经济强市)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
合肥 (地级市省会)
南昌 (地级市省会)
南宁 (地级市省会)
昆明 (地级市省会)
温州 (重要的经济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业城市)
唐山(河北经济强市)
三线城市:
洛阳(河南经济强市、古都)
邯郸(河北经济第三强市)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最大的区别
高端服务业。规模越大,对于周边经济地区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如何去衡量一个地区的高端服务业规模呢?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当地甲级写字楼的租赁面积。
以下数据,是根据戴德梁行等四大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整理的主要经济中心最新甲级写字楼租赁面积。
北京和上海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超级都市,北京和上海的高端服务业规模远远抛离其他地区。
但是有趣的是,作为中国最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号称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在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上,竟然只有北京的70%。
其实也并不意外,在上海的GDP中,服务业占比远低于北京,2014年,北京的三产占比高达78%,而上海,只有64.8%,甚至低于广州。作为一个金融业中心,竟然拥有着这么巨大的工业规模,显然是不合理的。随着未来地价的攀升,上海的工业将不得不大规模外迁,即使是汽车、石化这些相对高利润的工业,也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目前,宝钢的工厂外迁,已经是进行时了。
北京作为中国的权力中心,其高端服务业的庞大规模,是建立在全中国土地之上的,不仅仅是服务于渤海湾沿岸。由于这个原因,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北京仍然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影响力最大的第一都市。
广州和深圳
广州、深圳的高端服务业规模都只有上海的一半左右,合起来刚好与上海相当。作为仅次于长三角的中国第二大制造业基地的高端服务业中心,广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一个依靠轨道交通从南到北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超级都市。只不过,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这个都市的中央地带是名为东莞的制造业区,两个CBD中心则分布在南北两端。
一个类似于上海的浦西,承担的是政治、交通、教育、文化、商业等传统的功能,一个类似于浦东,承担的是金融+科技的功能。
说广州发展缓慢是不负责任的。最近五年的GDP增长率,广州并未低于北京上海。
广州2009年GDP是0.91万亿,2014年1.67万亿,增长183%;
北京同期1.18万亿和2.13万亿,增长180%;
上海同期1.49万亿和2.35万亿,增长157%。
深圳同期0.82万亿和1.60万亿,增长195%。
广州慢于深圳,那是必然的,全中国也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跟深圳比速度,别说广州,北上不是照样输掉一截?以深圳的发展势头,跃升为第三城是毫无疑问的,而广州,居于第四的位置,也并不丢人。在一个都市圈内,终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深圳上位,广州得到的好处远多于失去的。
杭州
长三角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都市带,经济发展成熟,孕育另一个发达的副中心,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上,上海的龙头角色,和苏南的制造业联系更紧密,而且由于南京、苏州、无锡之间的彼此掣肘,导致了杭州的相对胜出。在浙江省内,杭州拥有极高的人气和盟主地位,大量的民营资本向这个城市聚集。比如浙南沿海的制造业,一旦发展壮大,通常会将企业总部迁徙到杭州,而不是更大的上海。另一方面,随着阿里的互联网版图日益扩张,人才聚集,带动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创业圈子,隐然已有成为长三角的“深圳”的气质。
相对于中西部那些拥有巨大GDP规模的工业中心而言,杭州通常被人看扁,但是一旦剥离了代工厂的数据,杭州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青岛
从都市带的发展角度来看,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当然不止限于沿海的三大都市带。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55%,逐步攀升至70%以上,那些原来人口稠密的平原农业区,有相当一部分将会逐渐转为工业地带。
以下是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很明显,中国的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聚集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城连线组成的三角地带中。这个地带的山东、河北、京津、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聚集了4.3亿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尤其是核心省份山东+河南,人口绵密(2亿)、沃野千里(华北平原)、矿藏丰富(石油、煤炭),十分适合发展为大工业基地。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这里很有可能将孕育起中国最大的都市带。就现在而言,青岛-潍坊-淄博-济南所组成的都市带也已经是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工业区,成熟度并不低于京津唐。而就未来而言,青岛-日照-连云港组成的沿海港口带,其发展潜力更是爆炸性的。
特别是青岛,作为第三经济大省的经济中心,离北京上海两大都市都有一千公里的距离,接近一千万的人口,完全有发展成为超级大都市的潜力。但很可惜,目前的青岛,能让人记住的仍然只是海尔、海信、青啤等制造业,作为一个二线工业中心而存在,服务业以贸易、物流为主,其他的几乎都没有发展起来。
青岛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一个导火索。没有政治资源优势,没有新兴产业,也就无法凝聚人气,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和内陆腹地的人口流入,整个城市只能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缓慢的发展着。不过来日方长,有些城市,缺乏潜力,无论你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扶持,都很难得到发展,有些城市,身而为龙,只要得到机会,一日展翅翱翔九万里。
青岛,就是这样沉睡的巨龙。
成都
单以甲级写字楼存量来说,成都已经可以跻身第五城的地位了。
但是,这个地位是有点虚的。40%的空置率说明,第一,投资者对成都的未来十分看好,用脚投票,给予了他非常高的市盈率,相信成都飞速的发展,很快就可以填平这个鸿沟;另一方面,也切实的可以看出,成都、重庆两地的高端服务业规模目前仍然较小,别说和广深比,就算和杭州苏州比,尚且不如。
说实在的,成都重庆两地的未来,是值得看好的。其优势,一则是西部经济中心,与北上广不存在竞争关系,二则是本地人口密度高,具有孕育超大城市的资源条件。但是成都的上限,估计也就是和广州比肩的程度了,要进一步超越则困难重重。
其中最难以克服的劣势在于:成都所在的成渝都市圈,偏于内陆,缺乏与海外贸易交流的港口优势,因此在外来资金、人才的输入上始终将慢沿海一步。这将严重抑制成都的服务业创新能力,使得其对外影响力的辐射半径被限制在中西部范围内。
来源:小报告(ID:ifengxbg)综合自中国经济网、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