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起调研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研究者:如何面对下一个十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1  来源:品创方略-张弛  作者:江枫  浏览次数:1117
核心提示:故事要从20年前讲起 12号中午,刚过完小年,中午和蒙晓平蒙兄吃饭,作为两个在调研行业干了20多年的中年大叔,难免唏嘘了下当年
 故事要从20年前讲起…

12号中午,刚过完小年,中午和蒙晓平蒙兄吃饭,作为两个在调研行业干了20多年的中年大叔,难免唏嘘了下当年。

是啊,那还是20多年前,我刚在零点入行,晓平在北青报,作为当时刚兴起的公众调查版编辑,他经常找零点做些社会调查项目。作为北大社会学系的硕士,他负责的调查版文章不但选题是社会热点,而且每篇都有调查抽样和技术说明。

伴随着小平南巡的开放之风,那会的媒体在探索更多非官方的民间视角报道、解读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我们都为能推动这一小步开放而暗地兴奋,亦想象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民意调查的声音,在公众媒体上发布。让决策有更多的民意含金量,是当时袁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不过,这个梦做得时间并不长。很快,媒体的公众调查版面管理日益严格,晓平也从北青报出来在调研行业创业,他们几个北大社会学的研究生同学创办了勺海调查。而我也在1997年从上海零点回到北京,创办了世纪蓝图。大家都开始沿着零点发扬光大的社会调查+市场研究的道路前进。

这条路并不好走,那会大家都生意惨淡。我还记得1998年,勺海给我们介绍过来一个客户,做个人护理产品研究,项目金额有7万多,考虑到那会的人力和运营成本,绝笔相当于今天的70多万吧。雪中送炭,滴水之恩啊!再后来到2005年,那家德国公司开始找几家中国本土公司谈合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科思瑞智和勺海。记得当时我还和勺海的合伙人沟通过各自对老外的报价,有啥商业机密的,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中国人来:)当时勺海的优势在于营业额比我们高,在消费品业务和渠道研究上经验丰富,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汽车研究,后来德国人认为汽车这块更容易产生协同。

除了这些创业渊源,我和晓平也有不少类似背景,我们本科都是学物理的,也都和社会学有很深的关系,也都曾经求学于北大(当然,他是本科硕士纯正北大人,我只能算打过酱油)。

上周,在海尔创牌大楼的会客室,又遇见晓平。看着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的蒙总,想想客户动辄找十几家公司来竞标,忽然体会到,我们从来不是啥竞争对手,我们只不过都是战斗在一线的老板研究员:)

我们都是一类人…

是啊,在当下这个复杂而诡异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都庆幸于没有被体制淹没,没有在商海中淹死,各自有几十人的团队,有服务超过十年的大客户,虽说每天都要挣扎在业务的压力和未来的机会中,但亦有自己安身立命的空间。

和我们有类似经历的,相信有很多:

或许你在甲方暂时有了一个不错的位置,每年手头有一些预算周围也围着不少称兄道弟的供应商;

或许你经历多年挣扎终于爬到一家大公司的GM位置上,带着一群小兄弟东奔西走,不时和老外一起严肃地讨论如何把自己的业务紧箍咒松一点;

或许你象我一样从业20年,无论是在一线公司做研究,还是在内地二线城市辗转执行,我们其实都在努力思考明天的回款在哪里;

我们都是一类人,上面的这些角色只是我们人生中暂时的场景。我们都习惯了在市场中依靠自己依靠团队,我们今天都衣食无忧,但我们也都面临不确定的未来。因为: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下一个十年?

因为,或许那是我们职业和人生中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我们将如何规避大厦将倾的风险?

如何把握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何把手头的资源的最大化,如何一起探索通向未来的道路?

传统的研究问题和挑战日益明显,数字化和移动互联大势所趋,如何让用户有好的交互、好的体验,不是仅仅依靠杭州城的8个拦截员大姐,不是仅仅依靠3块钱的毛巾让受访者回答一个小时问卷,更重要的是,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资源和积累资源的方式,面对不断变化的未来…

夜晚的钟声正在敲响,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选择亦非常有限。

我们不能象20年前那样只求创业不求回报,我们不能象现在的90后一样只求体验不讲时间成本,我们更不能改变20年的风格习惯,弄虚作假,糊弄客户,糊弄自己。那样的人其实在这行也做不了20年,可能早就在其他领域发财了:)

嗨,你不是有苹果吗?咱们来换吧!

如何合作以强化我们团队的客户价值?我和晓平的答案是,我们不是竞争对手,在这个变动的时代,我们需要结盟,通过紧密配合,打破壁垒,让知识/信息在两个经营体中自由流动,从而帮助各自的团队变得更为强大,更有竞争力,更能服务好客户。

具体地说,我们准备在节后展开案例交流活动,把我们各自最擅长的研究案例拿出来,分享交流。让我们原先的内部培训,变成两个公司间的培训。接下来还有共同开发战略客户层面的合作。毕竟,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团队和经验。

相信这个进程,不但将提升各自团队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唯有在合作中,我们才能积聚力量,探索出通向未来的道路。

其实,在过去2个月,我和陈进陈总,品创和精确,已经开始这样的合作。我们在新产品研究领域、精确在shopper领域,各自都有非常新鲜可口的苹果。

是的,我们都有各自的苹果,交换吧。

换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大。

无论你在甲方乙方,无论你是总监还是高级研究员,只要你对我们的苹果有兴趣,只要你觉得自己愿意投入时间或者资源,愿意和一帮人把握好今天、经营好明天,你就有自己的苹果。当然,人品是很关键的,我们要彼此认同,遵守规则,才能让同盟变得对大家都有利。

我们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同盟,姑且叫“研究者同盟“吧。


更多故事,节后见:)


张弛

记于2015年2月12日

 
  • 下一篇:未来中国的零售银行应该往哪走
  • 上一篇:大数据与哲学的一毛钱关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