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如何去观察各地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动态?滴滴出行大数据通过城市的流动数据,描绘出城市的轮廓结构。
(注:大连为户籍人口数,其统计公报中仅公布了户籍人口数)
滴滴出行大数据,通过对出行量和人口数量进行分析,测算出这些城市的出行半径。
城市出行半径意味着,以市中心为原点,绝大多数(超过90%)的出行起点或终点都分布在以此为半径的圆圈之内。例如历经多年“摊大饼”式的扩张型发展后,北京这所超大城市的出行半径已经增长至31.7公里,几乎覆盖整个六环城区。
同样,上海、深圳出行半径都超过了30,杭州、东莞的常住人口虽然不到1000万,但出行半径都将近29。
城市半径和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正相关联系。经济较发达、人口净流入地区的城市半径往往也更大。
摸索城市“脉络”
如何观察一座城?人和交通的流动、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是反映城市活跃程度和繁荣程度的最直接表象。
如同星云一般,每一座城市在流动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轮廓和结构。滴滴出行大数据通过城市的流动数据,摸索出这些城市的“脉络”。
通过出行的轨迹数据,可以摸索出城市“脉络”。在我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大致拥有5种城市结构的分类。
第一种:方格网式结构
这种结构来自于路网发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较多出现在历史悠久、地势平坦且面积广泛的城市。
考虑到历史因素,方格网式结构统筹兼顾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交通路网规划,不仅有利于建筑物合理布局,而且有利于公共交通系统的灵活组织。如上图所示,西安的路网结构如棋盘一般纵横交错,是方格网式城市结构的代表。
第二种:环形放射式结构
这是一种从城市中心逐步向外放射的路网结构,它的非直线系数较小,有利于中心老城区与外围新城区的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过境交通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阻碍因素。
随着城市发展,环形放射式结构也在不断改良。作为环形放射式城市的典范,上图的成都路网整体布局是“井”字与环状放射形道路相结而合形成。
第三种:狭长式结构
这种路网结构受特殊地势所限,各条道路依托城市所在的地形发展,弯延曲折,无法构成特定的某种几何图形,从而“被迫”出现南北向或东西向的狭长城市结构。
狭长式结构在山区城市比较常见,其中最典型的是上图的重庆市。
第四种:滨海式结构
沿海城市的道路系统受陆域范围所限,而其中心区却往往离海边不远,因此容易形成自由式的不规则城市结构。
在中国,拥有滨海式结构的城市众多,其中翘楚当属深圳。
第五种:“蜘蛛网”式结构
这种城市结构往往共同出现在区域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中,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广、佛二市。佛山位于广州西南方向,两座城市的市区相隔很近,其道路网络也不乏有相连和重叠部分。
在珠三角这个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地方,交通打破了行政区划边界,城市内的流动溢出成为城市间的、区域性的流动。
新一线城市在不断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同时这些城市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各城市统计公报,2016年苏州、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超过45000元。新一线城市或许使得中国人口流动有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