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11市2区82个县(市)现已全部实现天然气通气点火。其中,24个县为CNG供气,其余均为天然气长输管线供气。
2015年全省城镇天然气消费43.2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为8.7%,高出全国4.5%的平均水平。全省已建成城镇天然气管网1.4万余千米,全省天然气居民用户467万户,餐饮业5.6万户,采暖燃气锅炉1.32万台,工业用户888户。建设CNG、LNG加气站共450座,其中,CNG加气站271座,LNG加气站179座。2015年末全省天然气化人口约为1,500万人,天然气城镇气化率70%,其中,市级城市约为85%,县区级城市约为50%,重点乡镇约为40%。
图:陕西省人均生产总值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陕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度的33,464元上升至2015年度的47,626元,复合增长率达9.22%。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上,陕西省制定了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十三五目标。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天然气推广与消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陕西省城镇人口与城市化率统计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根据测算,2015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达到2,045万人,较2011年增加了275万人,城镇化率53.92%,比2011年提高了6.63个百分点。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上,陕西省制定了城镇化率超过60%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为陕西省城市燃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A、陕西省城镇天然气用户数量现状概况
图:陕西省城镇天燃气用户数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随着“气化陕西”发展战略的实施,陕西省城镇燃气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居民用户由2012年度的308万户上升至2015年度的467万户,复合增长率达14.88%,非居民用户由2012年度的2.74万户上升至2015年度的7.01万户,复合增长率达36.77%。
B、陕西省城镇天然气加气站数量现状概况
图:陕西省CNG/LNG加气站数量统计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城镇天然气加气站数量不断增加,CNG加气站数量由2012年度的186座上升至2015年度的271座,LNG加气站数量由2012年度的0座上升至2015年度的179座,陕西省城镇天然气加气站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C、陕西省城镇天然气消费量现状概况
图:陕西省城镇燃气消费量统计
图:2015年陕西省城镇燃气用力比例
从天然气消费量上来讲,2012年度至2015年度,陕西省城镇天然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各年度城镇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30.8亿立方米、35.6亿立方米、39.4亿立方米、43.2亿立方米。从天然气消费结构来讲,2015年度天然气居民、非居民、天然气汽车消费量分别为8.51亿立方米、20.87亿立方米、13.82亿立方米,占比分别为20%、48%、32%。
2、陕西省燃气行业未来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城镇燃气继续坚持科学发展,持续推进气化陕西的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期末,陕西省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86.03%,全省用气人口达到1,826.30万人,燃气供应量达到56.93亿立方米。具体明细如下:
A、根据区域预测
表:燃气供应量预测
B、根据用户类别使用量
表:根据用户类别使用量
C、具体规划措施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城镇燃气设施改造和建设计划投共65.85亿元。其中,包括高压管道、中压管道、门站、加气站、调压站、调峰储备站。具体明细如下:
a、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统计表
表: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统计表
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投资53.03亿元用于燃气管网建设,其中,6.94亿元用于433.65公里高压管网建设,46.09亿元用于4,008.78公里中压管网建设。
b、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城镇燃气场站建设统计表
表: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城镇燃气场站建设统计表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将继续不断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和控制调度系统,计划投资建设门站34座,调压站33座,调峰储配站11座,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天然气汽车的用气需求,全省将投资建设天然气气加气站75座,其中CNG加气站25座,LNG加气站50座。
观研天下(Insight&InfoConsultingLtd)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陕西省天然气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中国陕西省天然气发展综述
1.1陕西省天然气定义
1.1.1陕西省天然气定义
1.1.2陕西省天然气工艺流程
1.2陕西省天然气政策背景
1.2.1相关产业政策动向
1.2.2行业税收政策
1.2.3国家环保政策
1.2.4国家投融资政策
1.3陕西省天然气必要性分析
1.3.1缓解环境保护压力的需求
1.3.2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1.3.3弥补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
1.4陕西省天然气竞争力分析
1.4.1陕西省天然气产品质量
1.4.2陕西省天然气生产成本
(1)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工艺生产成本
(2)水煤浆气化工艺生产成本
(3)粉煤加压气化工艺生产成本
1.4.3陕西省天然气竞争力分析
(1)与各地天然气比较
(2)与进口LNG比较
(3)与进口LPG比较
第二章中国陕西省天然气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状况
2.1.1煤炭资源分析
(1)煤炭储量分析
(2)煤炭分布分析
2.1.2煤炭供需平衡分析
(1)煤炭消费情况
(2)煤炭供应情况
2.1.3煤炭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2.2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状况
2.2.1天然气资源分析
(1)天然气储量分析
(2)天然气分布分析
2.2.2天然气供需平衡分析
(1)天然气消费情况
(2)天然气供应情况
(3)天然气供需缺口
2.2.3天然气进口依存度
2.2.4天然气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第三章中国陕西省天然气技术分析
3.1陕西省天然气工艺技术
3.1.1煤气化技术分析
(1)蒸汽-纯氧气化工艺
(2)加氢气化工艺
(3)催化蒸汽气化工艺
3.1.2甲烷化技术分析
(1)托普索甲烷化循环工艺(TREMPTM)
(2)DAVY公司的甲烷化技术(CRG)
(3)鲁奇甲烷化技术
3.2陕西省天然气技术开发现状
3.2.1国际陕西省天然气技术专利格局分析
(1)国际陕西省天然气专利申请情况
(2)陕西省天然气专利申请国家分布
(3)陕西省天然气专利的国际布局
(4)陕西省天然气技术主要专利申请人
3.2.2煤气化技术分析
(1)国外技术开发现状
(2)国内技术开发现状
3.2.3甲烷化技术分析
(1)国外技术开发现状
(2)国内技术开发现状
3.3陕西省天然气技术选择
3.3.1煤气化技术选择
(1)煤气化技术选择要素分析
(2)主要煤气化技术的比较
(3)气化炉和空分装置的配置
(4)煤气化工艺的选择
3.3.2甲烷化技术现状与评述
(1)甲烷化技术开发及现状
(2)甲烷化原理和工艺评述
第四章中国陕西省天然气项目发展分析
4.1陕西省天然气项目经济性分析
4.1.1陕西省天然气项目概述
4.1.2陕西省天然气项目产品的市场特点
4.1.3陕西省天然气项目经济性分析
4.1.4项目经济临界点分析
4.2神华集团陕西省天然气项目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4.3大唐国际陕西省天然气项目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4.4新汶矿业陕西省天然气项目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4.5中海油、大同煤业陕西省天然气项目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三、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章中国陕西省天然气消费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5.1中国陕西省天然气消费市场定位
5.2中国城市燃气领域陕西省天然气市场前景分析
5.2.1城市燃气供给结构分析
(1)城市燃气供给结构现状
(2)城市燃气供给结构预测
5.2.2城市燃气消费市场调研
(1)天然气消费分析
(2)液化石油气消费分析
(3)人工煤气消费分析
5.2.3城市燃气用陕西省天然气市场前景
5.3中国天然气汽车领域陕西省天然气市场前景分析
5.3.1天然气汽车趋势预测分析
(1)天然气汽车概述
(2)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3)天然气汽车经济性分析
(4)天然气汽车趋势预测
5.3.2天然气汽车用气消费分析
5.3.3陕西省天然气应用前景分析
第六章中国陕西省天然气趋势预测分析
6.1中国陕西省天然气市场前景与面临问题
6.1.1中国陕西省天然气市场前景分析
6.1.2陕西省天然气竞争优势及面临问题
(1)陕西省天然气竞争优势分析
(2)陕西省天然气面临问题分析
6.2中国陕西省天然气风险分析
6.2.1产业风险
6.2.2技术风险
6.2.3市场风险
6.2.4环保风险
6.2.5其他风险
6.3中国发展陕西省天然气投资建议
6.3.1选择好建设地点和采用技术
6.3.2实现其他煤化工和副产品的联产
6.3.3配套输送管道的建设应同步进行
6.3.4尽量控制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