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起调研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报告 » »

“不靠谱”进口食品连年增多

    其他文件类型 进入下载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类型
  • 文件大小:1M
  • 更新日期:2016-02-04
  • 浏览次数:1005
  • 下载次数:0
    下载说明:
  • ☉推荐使用火狐浏览器下载
  • ☉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 ☉本站报告均为一起调研网整理或网友投稿,若有异议请联系管理员!
  • ☉如果不能下载,请发送邮件至kefu@17diaoyan.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详细介绍
 来源:中国市场调查网 

中国市场调查网 11月27日,《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在京发布。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但“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基本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提升,五大类农产品117个品种的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6.9%。引人关注的是,“不靠谱”进口食品连年增多,消费者不要盲目迷信进口食品。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是教育部批准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由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承担,并由此研究基地和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安全报社联合发布。
  “瘦肉精”警报基本解除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茶叶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3%、99.2%、93.6%、96.8%和94.8%。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在2014年达到了96.3%,虽然较2013年小幅滑落了0.3%,但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96%以上的高位波动;水果的情况同样较好,在对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展开的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96.8%的合格率和前一年持平,已经连续三年超过96%,不过相比2009年回落了1.2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水果质量安全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取得最高合格率的当属畜禽产品。在对各类“瘦肉精”以及兽药残留开展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畜禽类产品的合格率已经连续六年在99%以上波动,质量安全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备受关注的“瘦肉精”污染物的监测合格率为99.8%,比2013年又提升了0.1%,连续八年稳中有升,“瘦肉精”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并逐步改善。
  水产品和茶叶质量不稳
  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这些听起来拗口的化学名词,却屡屡出现在近年来水产品的检测报告中。2014年93.6%的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在五大类农产品中最低,已经连续两年低于96%,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性不足。
  茶叶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94.8%的合格率同比下降了3.3%,近三年来的波动幅度远高于其他大类产品,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仍然不稳定,质量提升有很大空间。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防不胜防,供应链体系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隐患。”课题组负责人、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说,食用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缺乏统一性,预警应急水平有待提高。
  不合格进口食品来源地增多“洋食品”成了不少消费者尝鲜的新选择,随着进口食品的大量涌入,近年来被我国质检总局查出的不合格食品批次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查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共3503批次,同比增长61.88%,比2013年明显提升,进口食品问题依然严峻。进口食品中,添加剂不合格和微生物污染成为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占据了超三成的比重。
  其中,2014年我国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前10位来源地分别是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韩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不合格食品来源地数量从2013年的68个国家或地区增长到2014年的80个,呈逐步扩散趋势。
  总体数据显示,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的总水平由2005年的80.1%上升到了2014年的95.72%,近三年来一直稳定在95%以上。2014年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投诉中,前五位分别是通讯类产品、服装、汽车及零部件、鞋和食品,食品类的投诉从2013年的第二位降到了第五位。
  不过,课题组对3948名农村消费者展开的问卷调查中显示,35.87%的受访者不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64.48%的受访者以选择“食品外观是否新鲜”作为判断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方式,15.23%的村民购买食品的场所是小商贩和流动摊点,44.6%的人买肉类产品不关注检验标志。因此,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有待引导,这一群体也迫切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 报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下载地址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报告
本类下载排行
总下载排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