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湖北  加油站  山东  满意度  汽车  就业质量  大数据  移动  重庆  房地产 

网站评论版已成鸡肋?

日期:2016-02-04     浏览:556    下载:0     体积:1M     评论:0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description in D:\websoft\www\diaoyan\wwwroot\file\cache\tpl\default\chip\content.php on line 161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已经成为社媒环境下网站评论版块的真实写照。其一,新闻报道早已成为论坛流氓和键盘选手的阵地,尖酸刻薄、是非不分的评论在网上肆意蔓延泛滥;其二,在社交媒体的冲击下,网站评论渐渐少有人问津,一篇在社交媒体上引爆讨论的文章,其网页文章下面的评论可能寥寥无几。基于这两点考虑,各大网站纷纷或关闭或革新其网站评论版块,将这一功能引向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

这一举措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到底会为网民重新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对话社区,还是截断了受众参与、创造内容的路子?会将滥用批评权的网民置于舆论边缘,还是把他们的口水引向更为开放互动的社交网络甚至作者本身?会使原有的评论版块在参与者共同维持下更向良性发展,还是导致其丧失真实、平民化的本色。一场轰轰烈烈的媒介参与方式变革就此展开,未来路在何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作者:Alexis Sobel Fitts

2014年12月中旬,着眼于未来的传媒公司Mic放弃了它的评论版块,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媒体发表了一系列类似的声明。在Mic发表声明的前一天,《周刊报道》(The Week)也宣布将在新的一年取消评论部分。与此同时,科技新闻网站Re/code在11月对网站进行了重新设计排版,新的版面并没有为用户评论留下一席之地。《太平洋标准》(Pacific Standard)和《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则在更早的时候就放弃了评论版块。


MIC发表声明取消评论版块(来源:MIC.com)

2013年9月,当《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第一个取消评论版块时,网民大多持怀疑等负面态度。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讨论流向Facebook、Reddit以及社交网络的其他部分,取消评论版块的举动已经逐渐成为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而那些仍旧保留评论版块的网站,则是在试图使它们的读者远离在互联网上扩张蔓延的讨论,并想要用传统方法将他们困在文章下面的这一方天地中。《政客》(Politico)需要用户点击才能看到评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则需要从文章页面跳转过来才能显示评论,而页面跳转需要用户长时间的等待。在去年2月的一次网站改版中,《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将它的评论版块改到了页面侧边,这样可以迫使想要看评论的读者去寻找、点击并进行评论。


洛杉矶时报将评论板块放在页面侧边,但极少有人参与评论

社交媒体的推送如何带来网页流量增长这一问题引发了大量讨论,但关于在网站外的平台引导用户参与互动是否会带来负效应的问题,却少有人关注。

随着网站纷纷放弃了点击量,转而使用总体的注意广度来进行用户监测,用户在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长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分析公司Chartbeat表示,评论部分也会被纳入页面停留时间的统计之中。



但资讯网站放弃评论版块的做法仍变得越来越普遍,读者也越来越能够接受这一改变。并且对大多数网站来说,减少评论虽然会影响某一个用户群体,但并不影响总体的参与度。“极少部分网友会关注评论版块,但那些关注评论的人倾向于在评论版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Chartbeat的数据总工程师Josh Schwartz在邮件中写道。

Re/code在宣布取消评论的时候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们这样描述网站自2007年起评论版块使用量减少的现象:“越来越少的人会使用评论版块,并且评论版块也变得越来越没有用处了。”Re/code在声明中说。“我们并不是想引导读者,改变用户习惯,”Re/code的联合创始人Walt Mossberg告诉我:“读者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只是跟从他们的脚步。”

Mic的编辑同样看到了使用量的减少,并且在年轻读者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要计算一下新闻网站参与评论的网友的平均年龄,我猜应该接近退休人员的年龄。”Mic的CEO及联合创始人Chris Altchek说。

随着社交网络逐渐成为网上讨论的主要平台,想要做一个成功的评论版块不仅仅是像最初那样只是做一个附在文章后面的文本框那么简单了。Gawk在他的Kinja平台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管理自己的对话,特别是可以对其进行调整改变。这一平台的成功之处在于营造了一种讨论的氛围,甚至有些网站发现他们的文章作者也参与了评论。


Kinja平台讨论区(来源:kinja.com)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则采取了相反的做法。除了“已认证的评论者”以外,其他评论只有在得到筛选人许可后才能显示出来。评论的筛选有很多种方式,其中包括由“编辑筛选”以确保多种观点可以被呈现出来。也就是说,编辑筛选的过程类似于社交媒体上用户对自己所浏览的信息的管理。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大量的筛选者,或是有这样的资本去雇佣进行筛选的团队。

当网站选择将评论引导到社交媒体上面去,而不是对原有评论版块进行功能改造时,他们也同时将监控诽谤、骚扰或是其他负面评论的责任转移出去了,这些逐渐成为社交网站亟需解决的问题。2014年12月初,Twitter开发了一款新的工具,使得弱化恶意用户权限,并屏蔽他们的变得更加容易,以此来对付网络骚扰。但是,这一系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事实上还差很远。

“那些有针对性地攻击我们的作者的人活跃在各个平台上,”Altchek说,“我们发现他们出现在评论里,然后把他们的评论剔除出去,他们又会转到Twitter上去,我们在Twitter上举报他们后,他们又找到作者的email并且写一些更加刻薄的邮件。他们进行攻击的平台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2014年1月,Amanda Hess为《太平洋标准》(The Pacific Standard)写了一篇关于女记者受到网络骚扰的封面报道。当时,杂志社关掉了网上的评论版块,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在线论坛来鼓励读者在上面分享相关的故事。


The Pacific Standard鼓励用户在论坛中分享故事(来源:psmag.com)

用这一方法带来的网络讨论依然没能避免尖酸刻薄的批评性评论,因为评论版的关闭使得话题讨论被引向了Twitter。但正如《太平洋标准》(The Pacific Standard)的网页编辑Nicholas Jackson所说,当刻薄的评论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评论时,他们更容易被找到。

“她们应该在个人博客,或是Twitter、Tumblr、Reddit上发表文章,在这些平台上,她们可以打造一份完善的,且可以被其他人搜索到的作品,网友会依此来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Amanda Hess写道。
打赏
0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认证企业  |  付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5049263号
Processed in 2.807 second(s), 1017 queries, Memory 9.97 M